我國有機廢棄物資源現狀
畜禽糞肥和作物殘茬是有機**的主要來源,其中糞肥占到總有機**50%(以干重計),糞肥總重約為7-8億噸。作物殘留物占到總有機**的45%,其總重約為7.68億噸。有機**碳、氮、磷、鉀養分量分別約為5.55億噸,0.2億噸,0.04億噸和0.22億噸。然而,僅有26%的作物殘茬,25%的畜禽糞便,2%的城市有機垃圾和48%的城市生活污泥被可作為再利用堆肥原料,這相當于為作物生產貢獻了約有1.35億噸C,0.05億噸N,0.01噸億P,0.05噸億K。
作為一種重要的有機肥資源,畜禽糞便具有數量大、養分高、有著悠久的利用歷史等特點,而目前由于種養分離導致的糞肥資源無法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,不僅導致氮憐鉀等養分損失,降低了其養分價值,也引起了諸多環境問題。2010年"**次全國污染源普査公報"結果顯示,畜禽養殖業污染已經成為我國農業面源污染之優,排放的化學需氧量、總氮和總磷分別占農業面源污染的95.78%、37.89%和56.30%。有機養分資源利用成為當前熱點,特別是在全球倡導的是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的促進下,有機養分資源利用已經成為全球關心的主題。
我國秸稈廢棄物資源數量巨大,據統計,我國每年產生各類作物秸稈8億噸(干重),但有效利用率較低,由此對環境產生了巨大的壓力,亂堆亂放影響交通、堵塞河流,造成病原菌四處傳播;焚燒產生濃煙,直接污染大氣環境,加重霧霾和溫室氣體效應,還造成秸稈養分損失和土壤肥力下降;秸稈直接還田影響播種質量,出現缺苗斷壟或疙瘩苗現象,并且容易導致病蟲害蔓延。通過將秸稈集中堆腐,實現高溫發酵,**殺死病蟲卵等有害成分,達到無害化穩定化處理標準,實現農業廢棄物變"廢"為"寶,減輕秸稈等農業廢棄物對社會環境造成的壓力。
面對數量如此巨大的農業廢棄物資源,利用得當將是一筆寶貴的財富,利用不當則會對社會環境產生嚴重的**影響。因此,如何**實現農業廢棄物資源的利用,實現種養結合資源配置將為未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保障。
堆肥化技術推廣問題的思考
技術問題?
成本問題?
理念問題?
沃土真的這么難嗎?剝削式農業什么時候才能結束?,針對這個問題,筆者根據專業相關背景以及實地考察調研作如下思考,和大家相互交流。
市場混亂,真假難辨
有機肥市場混亂,行業缺乏統一的標準,劣質有機肥大行其道,老百姓看不到有機肥發揮的效果,導致對有機肥失去信心。
流通復雜,成本巨增
市場上的商品化有機肥大多通過各級經銷商銷售出去,中間環節太多,導致有機肥市場價格過高,通過大量使用有機肥改良土壤的做法不現實,再加上較近幾年農產品價格不高,老百姓承擔不起有機肥費用。
缺乏服務,缺乏科技
若要實現自產有機肥,必須是規?;膱@區方具有可操作性,一家一戶的這種分散經營相對較麻煩,成本較高,但目前能夠實現較好盈利的規?;瘓@區鳳毛麟角。再者就是在園區自產有機肥方面比較缺乏相關領域的技術指導,發酵菌種的質量參差不齊,甚至有機廢棄物的處理被很多園區忽視,沒有意識到有機廢棄物具有的潛在的價值。
觀念落后,忽視根本
農民技術觀念較國外發達地區相對落后,缺乏基于內涵式發展的長遠規劃。比如我國膠東等地區的一些果園,現在地上部基本上有了現代化果園的雛形,但地下部管理差距甚大,土壤有機質含量較低。土壤狀況 的好壞直接影響地上部的生長及果實品質的形成,地下部管理跟不上,要想實現精品果的生產難于上青天。
總結一下
農業廢棄物資源化是利己利民的好事,巨量的農業廢棄物更加需要合理的利用。廢棄物利用實際運作過程中隱藏較多的無形的成本,比如運費、人工、場地建設費用等等,但相對從市場上購買有機肥還是便宜很多,自產有機肥的所有生產成本基本上可以控制在500元/噸以內,市場上的有機肥大部分在1500元/噸以上,自產有機肥的質量要比市場上的**。所以自產有機肥是值得推廣的,是應該得到認可的。
但是自產有機肥技術缺乏專業的團隊做推廣。傳統的農業技術服務團隊以配套銷售農資產品為落腳點,缺乏對于整個技術服務流程體系的宏觀把握,往往被農資帶來的**的**帶跑偏。只有專業的技術服務團隊致力于對整體技術服務精致化打造,自產有機肥才能迅速打開局面。這項技術如果推開,將改變整個果業甚至整個農業的格局。岱下匠農要做的就是推廣自產有機肥技術及其跟進服務。
未來,只有降低有機肥生產成本,使用成本,才能理性的改良土壤。土壤改良沒有良方,唯有大量使用有機肥,切勿相信基于市場炒作行為的形形色色的看似高端的土壤改良劑啊,**菌劑啊等等。唯有實實在在解決當前土壤問題,才有持續發展力。
作者:劉占偉